您好,欢迎进入IM电竞有限公司官网!
IM电竞·(中国)官方网站

联系我们

邮箱:youweb@im.com
电话:0898-66668888
地址:IM电竞广东省广州市番禺经济开发区 在线咨询

IM电竞环境治理现状范例6篇

发布日期:2023-10-11浏览次数:

  IM电竞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整体上迅速发展,国内各地区的经济也快速发展,但是,这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和水域污染等,这些都已经成为我国区域环境问题中的主角。一直以来,我国各区域的地方政府很少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该区域环境进行非常有效的治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不断出现,影响到了人们生存的环境,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隐患。

  环境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性,那么,一个地区的环境问题演变成多个地区的环境问题就能够体现出区域环境问题的这些特性。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督促各区域的环境治理工作,但是,各地方政府执行环境治理政策的效果并不理想。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一点就是,我国区域环境治理缺少长效机制,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和2014年北京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中国政府采取了区域性的联合预防和控制手段来调控环境状态,空气质量在短期内显著改善。特别是在北京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期间,北京市主要的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均大幅减少,也就是说,与不采取措施相比,采取措施使APEC会议期间北京市的空气质量大幅升高。与此同时,北京市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明显提高。这些事实体现了目前我国区域环境治理成果的短期性和暂时性,给予我们重要的警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化趋势,区域性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我国政府在区域环境治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日益凸显,这就需要符合各地区实际状况的环境治理理念和治理机制的出现。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早期,就已经有了环境保护的实践,几十年来,环境治理基本上是以单个的企业或项目作为治理目标。随着区域化的经济发展,这种治理方式的不足日益凸显,比如某区域内所有企业的排放量都达到标准,但该区域的污染排放很有可能超过整体标准,导致区域环境整体是趋向恶化的。正确认识区域环境治理的整体性,首先要从区域的整体治理需要出发,统一规划、评估该区域环境问题的产生、发展、转移和变化;其次,控制区域污染排放总量,使得各企业的排放受制于区域环境容量,从源头上预防区域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再次,实施区域集中治理的方式,提高区域环境治理效率。如区域内工业与生活污水的集中治理;最后,建立区域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规划体系,对各区域的环境治理与环境保护进行统一规划,从而有效防止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的立法分散。

  在我国,目前大多数的公众都可以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状态基本属于知易行难,也就是说,人们采取行动的前提是环境问题直接损害到了自己的利益。可以看出,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相对还是比较薄弱的,人们参与环境治理的能力比较低,作用发挥有限。只有区域环境保护理念深入人心,才能大大提高区域环境治理的效果。一方面,为促进公众参与区域环境治理,地方政府应加大环境信息的公开力度,鼓励公众关注环境信息的,从而积极参与区域环境治理的工作;另一方面,公众的环境行为受其环境意识的深刻影响,因此政府还应加大对公众环境宣传教育的力度,从而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他们参与区域环境治理的能力,如通过学校、社区等多种渠道通过各种方式对各个层次各年龄的公众进行宣传教育。

  一般的环境治理政策,尤其是全国性的环境治理政策针对的是全国普遍的环境治理问题,但事实是我国幅员辽阔,各区域的生态环境有着差异,如我国东部的江南水乡和西部的沙漠边陲、我国北部的冰天雪地和南部的热带雨林所处生态环境都有着很大差异,而全国性的环境治理方式不可能被套用于各不相同的区域来进行该区域的环境治理。因此IM电竞,我们应该结合该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区域发展潜力的实际情况,实施不同的、有针对性的环境治理工作。我们要做到从实际出发,健全区域环境治理的政策体系,一方面,要优化各区域环境治理的监管机制。实践的角度来看,一些企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而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因此甚至成为当地的环境污染企业的“保护伞”,因此,国家应当将地方的区域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成果纳入该地方政府的绩效评价体系中,并由监管部门进行严厉监管;另一方面,根据各地区环境问题的实际调整处罚力度。例如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对于环境污染的罚款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是不相匹配的,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污染所带来的经济处罚的成本较小,这本质上纵容了这些企业环境违法行为。所以,应当根据各区域的经济状况调整环境破坏的惩罚力度。总的来说,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区域环境治理工作也涉及到方方面面,在环境治理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但是只要我们能够明确我国区域环境治理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适时作出符合各区域实际状况的相应对策,使我国区域环境治理的工作长期有效的进行,那么我们就可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做好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的工作。

  [1]耿海清.国外分区环境管理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2(4)

  [2]许陈生.我国地方环境污染治理效率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0(5)

  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形势非常严峻,主要表现在:1现在全国的城市基本上都建有垃圾回收处理站、污水处理厂等一整套环保系统,但是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没有统一有效的收集处理系统,大部分生活垃圾和污水随处倾倒,严重污染了耕地、空气、水源,进而影响农作物生长环境,影响粮食蔬菜等农产品质量,最终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2地方政府环保工作重城市轻农村,环保方面的人力、资金投入严重不足;3一些地方受利益驱使,把环保不达标、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从城市转移到农村,尤其是城市近郊的农村,使工业污染和城市污染在农村蔓延,加剧了农村环境的恶化;4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农产品产量,不惜过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地质量下降,使有益的鸟类和昆虫死亡,破坏了生态平衡;5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动物粪便随意堆砌排放,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把保障饮用水安全作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依法科学划定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监测和监管,坚决依法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严禁直接或者间接向河流、溪沟、水库、山塘排放超标的工业污水。制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急预案,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因地制宜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按照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采取分散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居住比较分散、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可采取分散处理方式处理生活污水;人口比较集中、有条件的地区要推进生活污水集中处理IM电竞。新村庄建设规划要有环境保护的内容,配套建设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防治设施。加快推广“户保洁、组收集、村转运、镇处置”的城乡统筹垃圾处理模式步伐,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清运率和处理率。边远分散地区可采取资源化的就地处理方式。优化农村生活用能结构,积极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控制煤和柴草的使用,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环保准入门槛,禁止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淘汰污染严重的生产力和工艺、设备。强化限期治理制度,对不能稳定达标或超总量的排污单位实行限期治理,治理期间应予限产、限排,并不得建设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项目;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其停产整治。加快推动农村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科学划定禁养、限养区域,改变人畜混居现象,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加快推行规模化养殖场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积极开展规模以上养殖户和散养户的污染治理。各地要结合实际,确定时限,限期关闭、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B殖场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对现有不能达标排放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行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其停产整治。鼓励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等综合利用方式,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依据土地消纳能力,进行畜禽粪便还田。根据水质要求和水体承载能力,确定水产养殖的种类、数量,合理控制水库、山塘养殖规模,坚决禁止化肥和畜禽粪便养鱼。

  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指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推行秸秆还田,鼓励使用农家肥和新型有机肥。鼓励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加强农资管理,禁止生产及销售劣质农膜,提高农膜使用周期及使用寿命,鼓励农膜回收再利用。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发展生物质能源。

  做好全区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摸清情况,把握机理,逐步完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制度,开展污染土壤综合治理试点。加强对污灌区域、工业用地及工业园区周边地区土壤污染的监管,严格控制主要粮食产地和蔬菜基地的污水灌溉,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严格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环境监管。

  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重点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优先保护天然植被,坚持因地制宜,重视自然恢复。保护和整治村庄现有水体,努力恢复河沟池塘生态功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加强对矿产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和交通基础设施等开发建设项目和活动的环境监管,努力遏制新的人为破坏。

  建立公共政策农村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政策源头上把关,控制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把环境监管工作的触角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可在全区范围内分片设立环境卫生监察大队,专职负责镇容、村貌的管理。在全区各乡(镇)统一设立环境保护管理站,负责乡镇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依法查处破坏生态环境的人和事。强化对各级党政部门环境保护工作的考评,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列入各级党政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考评内容。引入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机制,开展绿色经济核算,逐步建立农村经济绿色统计和审计制度,将统计、审计结果作为考核提拔基层领导的重要指标和基层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

  农村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已经严重影响到中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民的生活质量、农村的稳定,农村环境在整个经济建设中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农村环境保护任重而道远。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只有从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出发,找出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深层原因,进行综合治理,才能在稳定农村、发展农村的前提下,从根本上减少农村污染,保护农村生态,建设清洁乡村,在达到农村生活富裕的同时,保住农村的青山绿水。

  农村环境是农村居民生活和发展的基础,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并且污染源比以前更为广泛,污染速度已经成地毯式迅速起来,所以不得不对其进行研究治理方案。各种农村环境污染已经开始威胁农村居民的健康,甚至通过其他方式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的健康。更加应该引起重视的是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还不够强烈,应加强人民的环保意识,以次为主展开防污染,治理污染开展排污环保等一系列工作。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原本城市中的主要生活垃圾在农村中也大量出现[1]。如装饰材料、废旧电器等,农村垃圾回收体系不完备,使得垃圾不能全部分类回收。这些垃圾随意堆放,通过雨水淋溶,使垃圾中含有的重金属、有机物等进入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此外,农村环保投资较少,农村居民生活污水统一收集比较困难,加之经济实惠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短缺,使得大部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直接造成了农村水环境的污染,污染物在水体及其他环境中的直接或间接转换也造成了其他农村环境的污染。这些排放污水中所含的有毒有害物质严重影响附近居住人民的健康问题。另外,部分排放污水直接被农民用来浇灌蔬菜、瓜果、庄稼、这些农作物大量污染并直接损伤了居民的身体健康。但由于农村人民环保意识较为淡薄,这也是污染加剧的原因之一。

  为了提高农业产出,增大经济效益,我国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家肥、农药和农用塑料,导致我国农业面源污染越来越严重。化肥和农家肥的大量使用,使得很多污染物质(如有机类污染物质、含磷物质和含氮物质)随地表径流进入水域,造成水体污染;农药的不合理使用,是造成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农药施用后,部分被农作物吸收,其余部分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体,土壤和空气中,造成水体、土壤和空气环境污染,另外,残留在农作物中的农药会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近年来,我国农用塑料使用量和覆盖面积已居世界首位,农用塑料很难降解,农用塑料的大量使用严重影响土壤的通气性能和水肥传导能力,长期使用会造成粮食减产。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是造成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随着乡镇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IM电竞,乡镇工业企业排放的污染物也越来越多。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使得农村环境质量日趋恶化。周边居民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短短几年时间,可以从清澈见底的河水变成受纳污水的恶臭水体,污染的速度可想而知。同时乡镇企业资源利用率低,污染治理能力相对较弱,污染物超标排放情况严重,也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国家应在环保方面的宣传要做到位,强调要更具体。

  畜禽养殖业正在成为我国农村经济中最活跃的增长点和主要的支柱产业,但是畜禽养殖业在带来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2]。农村畜禽养殖企业大多缺乏统一合理规划,很多畜禽养殖场所布局不合理。首先,很多畜禽养殖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废水中含有氮、磷以及一些微量元素,这些物质进入水体后会造成水体污染,影响水体的使用功能,产生黑臭水体,甚至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其次,畜禽养殖场所会产生氨气、硫化氢和粉尘等,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造成影响,甚至影响周边居民生活。再次,随意排放的畜禽养殖废物会超过土壤环境的承载能力,引起土壤环境的污染,土壤环境的破坏慢慢会造成粮食减产,污染的农田产出的农作物也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另外,畜禽养殖饲料中含有抗生素和激素等,这些物质随着畜禽养殖废水和废物的排放也进入到了环境中,长期积累也会造成水体、土壤和空气的污染。畜禽养殖场所的不合理布局,使得农村很多地区人畜混居,农村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同时,畜禽养殖场的病原微生物也会影响居民身体健康。因此,畜禽养殖的污染也不可小视。

  政府方面应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也应加大农村环境治理资金投入。农村环境治理需要相应的法律保障和制度供给[3]。要改善农村环境治理困难的现状,就必须完善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优化各种环境管理制度。更要加大农村环境治理资金投入,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支持与鼓励各种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保障各项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顺利推进。

  要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加大对我国农村环境的监管力度。强化对农村工业项目的监督检查,严防污染物超标排放;严格落实各项环保制度,对破坏农村环境的单位、行为人和事要加大处罚力度。农村环境质量的监测可以让我们了解农村环境的污染情况,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因此,我们要增加乡镇环保机构人员和设备的配备,加大农村环境质量的监测力度。一旦监管力度和惩处力度不够就很容易松懈,从而纵容了一些环境质量监测人员的惰性,使得工作难以开展,寸步难行。所以,加大处罚力度,奖罚明确也起到重要作用。

  人才是强国之本,农村环境治理同样需要人才的参与。培养污染治理人才,有利于我们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环境治理方案,积极推进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农村环境治理要以村为单元,以民众为主体,这就要求政府要加强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使民众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调动民众的积极性,使民众自觉参与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同时,也要加强基层领导干部环保培训,使领导干部真正重视农村环境治理工作。

  为何环境污染愈加严重,农村环境得不到妥善治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人们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环保意识不够强,或者说了解甚少,缺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与责任。法律宣传不到位,人们只有在身体出现严重问题时才稍微重视起水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甚至农作物的污染。导致很多地区出现地方病,地区癌症患者增多,所以要从法律开始重视,宣传要做到位,环保知识要普及到位,让每一位居民从心中都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身作则。这样,才能有效的把环保工作做好。

  禽畜养殖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及生活污水污染是青海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沼气技术可以将粪便等污染物转化为沼气燃料及有机肥,对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选择沼气普及和利用效率最好的乐都县为研究对象进行调研,分析了青海沼气建设现状及其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意义,进一步探索农村沼气建设和管理模式,使其在改善青海农村生态环境方面的效益能得到长期发挥。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已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各国都在积极寻找能够有效解决环境污染和开发新能源的方法[1]。在此背景下,沼气资源作为一项极具应用前景的可再生清洁生物能源,是合理利用、多次利用和综合利用生物质能的最有效形式,也是推广范围最大、最成熟的生物质能模式[2-3]。沼气发酵技术主要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在有效缓解农业环境废弃物污染问题的同时,还可形成人们日常所需的生物质能源,对其开发利用是解决能源紧张形势下农村能源供应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举措,其发展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4-5]我国人口众多、农业基础雄厚、农村人口居多的基本国情为农村沼气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6]。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就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农村沼气建设,成为了世界上沼气开发与利用的大国。2003年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实施以来,全国农村户用沼气池的数量急剧增加,已经成为沼气主体[7]。沼气建设不仅节约了煤炭、薪柴等传统能源消耗,促进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户收入,而且改良了土壤,减少了气体污染和粪便污水的排放,一定程度地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8]。沼气建设对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在国内已有一些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9-11],但目前还没有关于沼气池建设对改善青海生态环境方面的相关报道。因此本研究选择青海省具有代表性的乐都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沼气建设现状、农户对沼气和环境污染治理的认同情况及沼气对减少农村环境污染的意义,为今后大力推广普及沼气建设和综合利用,进一步改善青海农村生态环境奠定基础。

  青海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主要包括畜禽养殖污染、生活型污染及生产型污染等几个方面。据统计,截至到2012年底,青海省在畜禽养殖污染上,有各类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和养殖小区207个,COD年排放总量达2.27×104t,NH3-N年排放总量达0.09×104t。在生活型污染上,按照全省农村人口、消费方式和产排污系数估算:生活污水年排放量达3283.2×104t,生活垃圾年排放量达68.4×104t;生活用煤年消耗90×104t,SO2年排放总量达1.06×104t,NOX年排放总量达0.31×104t。在生产型污染上,每年产生作物秸秆约有50%未得到有效处理和利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使用率高、处置率低等问题依旧存在[12]。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禽畜养殖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及生活污水污染是青海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最主要来源。人畜粪便、农业废弃物及污水等通过沼气技术进行处理与综合利用,不仅可以发酵污染物制取沼气作燃料,而且沼气池中的水和沉渣,保存了污染物中绝大部分氮、磷、钾元素,是优质的有机肥料,使生物体内的能量和各种成份都能得到充分利用;同时,沼气池对于污染物中致病微生物也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因此,在青海发展沼气并对其综合利用是治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和改善环境卫生状况、解决能源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2.1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青海农村公共生态卫生事业中,最头疼的两件事为厕所和畜(禽)圈,它们是破坏环境的污染源,同时也是疫病流行的传染源。目前青海农村厕所大多数使用的还是简陋的旱厕,畜禽粪便也任意堆放,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处理,臭气熏天,蚊蝇乱飞,污染问题非常严重,影响着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自沼气事业发展以来,沼气池成了污染源处理中心。青海沼气示范户的庭院建设统一规划,住宅、暖棚猪舍、厕所与沼气系统布局合理,院落干净整洁,厨房明亮、灶台干净,生产物品堆放有序,人畜分离、牲畜圈养、粪便入池、厕所清洁。加之用沼气做饭,干净卫生,彻底改变了环境卫生面貌,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同时,粪便等污染物流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即可杀灭寄生虫卵和部分病菌,达到无害化处理的标准,把环境卫生问题解决在家居和庭院之内,在短期内低成本地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消灭传染源,切断疫病传播渠道,保护了农民的身体健康。

  2.2保护农村生态环境青海农村由于长期以来的森林植被破坏、过度放牧、林地和草地的开垦及耕作制度的不科学,导致能源短缺、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农村生态环境恶化。能源短缺不仅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导致了滥砍乱伐,破坏植被的现象。沼气的开发利用,能够有效地缓解农村能源紧缺的局面,可以减少林木砍伐、破坏和草皮乱铲焚烧等现象,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一座8m3户用沼气池,每年所产沼气的能量相当于0.2hm2薪炭林一年的产柴能量或10hm2干旱草地的地表生物产量,每年可节柴5000kg以上。沼气的生态环保功效还体现在能够有效减少农村空气环境的污染。青海有些地区的农村,煤炭仍为主要的能源,用于烧水做饭及取暖。煤炭燃烧产生的CO和SO2等气体,严重污染了空气,破坏了生态环境。通过沼气建设,能够减少用煤炭等能源造成的空气烟尘污染。青海农村一座8m3沼气池正常情况下,产气量能够满足6个月左右烧水做饭的需要。按平常每户年用煤2t计算,考虑冬季取暖耗煤较多的实际,使用沼气每户也至少可以节约一半的耗煤,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气体的排放量。

  2.3改良农村土壤结构青海农村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农药、无机化肥、农膜等,不仅造成了地表面的水源污染,而且土壤板结日益严重,导致了土地生产能力和农产品质量的下降,对原有的农业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危害。沼液沼渣作为一种优质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和耕作性能的改变有积极作用,同时能够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通常情况下,一座8m3沼气池每年其沼液沼渣提供的肥料相当于30~50kg硫酸铵、20~40kg过磷酸钙和10~15kg的氯化钾,施用其能改变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农作物产量。因此,农村沼气建设对于维护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2.4加快农村奔小康进程只要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就免不了有粪便排泄物。在农村,除了正常生活还有正常的农业生产活动,人畜粪便作为生物质,用来制取沼气是一种很好的可再生能源,能与天然气相媲美,从而降低农村不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消耗[13]。建立以沼气为纽带的庭院生态农业体系,有效地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消化,可以将妇女从繁重的厨房劳作中解放出来,腾出时间从事庭院生产,改善了庭院环境,提高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减少常见病的发病率。搞好农村沼气建设,可以把养殖业、种植业紧密结合,形成“猪-沼-果(菜)”循环模式,使资源相互利用、相互转化,走上良性循环发展道路,加快农民奔小康的进程。

  3.1户用沼气池现状调查青海省自2003年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实施以来,在沼气建设和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着建池技术和工艺的不断改进,加之政策的正确引导和宣传,特别是户用沼气池的建设数量不断增加,农户越来越接受并积极地响应,形成了一股好风尚。据统计,2005年我省在12个县、59个乡(镇)、202个村建设“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16271户,农村户用沼气总数达到4.2万多户,占项目实施县农户的10%,占全省农业户的7%,是全国第二个提前完成全年任务的省份,实现了沼气建设争优先,扩范围,上规模的目的。而2009年我省利用新增中央预算内资金,安排农村沼气池项目10114万元,在各地建设包括农村户用沼气池10831座,收益农户1.1万户,同时还建有养殖小区沼气池53座,大中型沼气池6座。截止到目前,累计建设沼气池18万5千余户。

  3.2使用现状及使用意愿乐都县是青海省沼气建设国债项目实施及完成的重点县之一,在其众多的乡(镇)中,蒲台乡建设近千户成为沼气示范户,其中,李家台村的沼气普及率、沼气池运行情况及利用效率最好。该村有农户79户,58户人家共建有沼气池65座,建沼气池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73%。针对沼气户进行入户调查其使用及使用意愿现状。分析结果分别见表1和表2。从表1可以看出,正常使用的户用沼气池仅占总数的33.8%,而有52.3%的沼气池已停用,还有13.8%的沼气池处于半停半用状态。根据调查结果显示,66.1%的农村户用沼气使用不正常甚至停用,总体情况不容乐观。但从使用意愿来看,除18户不愿意使用外,69%的农户还是愿意使用的,说明在观念上,绝大多数农户对于使用沼气池是认同的。如果能够定期对农户进行相关技术培训,81%的农户愿意使用;如果能免费给农户提供维修服务,使其遇到的故障能得以排除和解决,有82.8%都愿意使用;若能够帮助农户进行出料,并提供运输车帮助其运输沼液沼渣,则有94.8%都愿意;说明农户虽认同沼气,但由于目前对沼气运行技术培训和后续的技术服务还不能满足农户需要,对沼气生产知识及技术宣传力度也不够,导致农户对沼气技术知识知之甚少,在日常管理使用中一遇到问题就束手无策,遇到的故障难以排除和解决(表2)。如果能够强化管理制度,增强配套服务能力,就能够充分调动农户建沼气池使用沼气池的积极性,从而改善利用效果。

  3.3农户愿意或不愿意使用沼气池的原因分析根据入户调查的情况,就目前现状,农户愿意或不愿意使用沼气池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四大类,详细调查数据见表3。通过对李家台村不愿意使用沼气池的农户进行访谈了解到,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使用不方便、出料麻烦、不懂维修及缺乏原料。其中,使用不方便是最主要的原因,占到了总数的44.4%。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农户对生活设施的舒适性、便利性和卫生性要求更高。当家庭经济承受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户用沼气池的吸引力下降,农户宁愿多花点钱购买液化气和使用电力等,这也是导致户用沼气池闲置的一个原因。在调查中发现,愿意使用沼气的农户中,有37.5%认为其能够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在调查中占的比例最大。说明农户在沼气池对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还是能够认同的。户用沼气池可以用作畜禽等养殖垃圾的收容所及家庭厕所,大大改善了环境条件。同时,其密封性能好,减少了蚊蝇和臭气,在改善卫生条件方面也起到积极作用。虽然根据调查结果将愿意使用沼气池的原因分为四种,但实际上除了使用方便的因素外,其它几个原因归根结底都与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有关,占到总数的75%。可以说,环境污染治理是事关农村生活环境卫生与人居环境改善的基础性民生问题,而沼气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有很强的一致性,二者结合的潜力很大。其中,有30%农户认为使用沼气能节省开支,一方面节省了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减少用煤炭等能源造成的空气污染烟尘,降低了对空气的污染;另一方面减少林木砍伐、破坏和草皮乱铲焚烧等现象,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而有7.5%农户认为建沼气池可以利用其沼液沼渣作农肥,能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节约生产成本,缓解对原有农业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同时,沼液沼渣作为一种优质有机肥,能有效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改善农产品品质,生产出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绿色环保产品。可见,李家台村农户对沼气池的生态环境治理功效认同较好,这点对青海省来说也是比较好的。

  根据以上分析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尽管沼气对于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从青海省李家台村农户对沼气的使用意愿及对污染治理的认同可以明显地看出。同时,青海省也在沼气建设国债项目的支持下大力修建沼气池,但是农村沼气与污染治理尚未成为一个整体,发展的模式需要创新,尤其是户用沼气的使用情况不是很理想。根据调查访谈,农村户用沼气池使用率低、沼气服务体系不健全及管理不当等问题比较突出,使得沼气池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其在农村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方面的作用。为了切实发挥户用沼气池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作用,针对沼气池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4.1转变思路,提高管理水平 农村沼气建设与环境污染治理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政府在这项工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转变思路,将农村沼气和环境污染治理合二为一,加大补贴力度,提高沼气建设与利用的积极性[14]。由于沼气池建、管、用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较高,为发挥沼气工程建设效益,必须加强管理。目前照搬其它省市经验,走物业化管理的条件在青海省还不成熟,要根据我省实际情况和近几年的管理经验,加强县级农村能源管理机构的职能作用,由县能源部门直接管理到村;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沼气建设项目,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同时,要与村镇规划、新农村建设等项目相结合,通过资金整合和项目带动,保证每年有一定的工作经费,帮助农户改造利用闲置沼气池。

  4.2增强配套服务能力,促进沼气发展在沼气池比较集中的村建立村一级沼气生产服务站,集配件供应、小型沼液运输罐和沼气池维护于一体,确保农户配件购买、病池维修不出村,保证农户建池效益的正常发挥。其次,各村应固定1~2名管护人员,定期对沼气设施进行检查和维修,及时解决沼气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鼓励农户进行沼气池的日常管理,保证沼气池正常运转。同时,农村能源管理机构应定期组织管护人员的培训,加大农户沼气使用技术培训工作,并把沼气基础知识、日常管理和安全使用以及沼液沼渣利用等相关技术传授给农户。

  4.3积极探索发展模式,实现沼气的综合化利用由于户用沼气在运行管理上存在诸多不便,除了在家庭牲畜养殖比较普遍的地区可以作为一个阶段性的措施建设外,不应成为沼气发展的主流。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农村种植业、养殖业迅速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推进,环境污染治理也逐渐成为环境保护与农村公共服务的基本诉求。这些都为集中沼气与污染治理一体化工程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因此,应在技术和管理创新的基础上,加大集中沼气工程建设。同时,应积极示范推广不同种类沼气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开展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的试点示范。强化“三沼”综合利用新技术理念,通过实施典型引路,组织农户到“三沼”综合利用沼气建设示范村现场观摩,充分调动其发展沼气产业的积极性,维护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切实提高沼气项目的综合效益[15]。

  总之,青海省应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沼气工程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加强建设和管理,切实提高农村沼气池利用率,使其在发挥沼气能源效益的同时,真正能够起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作用,为青海省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治理做出贡献。

  〔6〕宋书贵,徐国良,杨乾,等.农村户用沼气服务体系评价建模及应用———基于2010年壳牌中国能源调查河南省偃师市调研项目〔J〕.中国沼气,2011,29(3):45-49.

  〔7〕魏素珍,黄青松.低温条件下户用沼气发酵技术研究进展〔J〕.南方农业学报,2012,43(6):792-796.

  〔8〕沈连峰,陈景玲,马巧丽,等.沼气建设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研究〔J〕.中国沼气,2009,27(5):21-24.

  〔9〕王永智,任晓春.沼气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J〕.中国沼气,2002,20(4):46-48.

  〔10〕林剑锋,栾云松,王成友,等.农村沼气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J〕.现代农业,2007,12:65-66.

  〔11〕严炳华.加快农村沼气建设净化农村生态环境〔J〕.能源与环境,2008;1:56-57.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12年中国环境统计年报〔R〕.中国环境出版社,2013.

  〔13〕罗永成.沼气在农村生态建设中的作用〔J〕.能源与环境,2014,2:42-43.

  〔14〕侯京卫,曲波,李学雷,等.农村沼气使用现状及其对生活污水治理的意义———以河北省、山东省农村为例〔J〕.中国沼气,2012,30(1):47-51.

  陕西省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分布广泛,是我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陕西地质成矿条件优越。已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93种;盐矿和煤矿两大矿产确立了陕西省矿产资源大省地位[1]。矿山业的发展促进了全省交通、建筑、冶金、建材、化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并不断满足全省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但是,随着矿产资源大规模的开发,在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已对矿山及其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并诱发多种地质灾害,破坏了生态环境。

  本文以作者以延安某大型煤矿(简称延安矿,下同)为例,对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的成因及治理相关方面做一些研究。

  矿山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地质作用和矿山地质作用( 亦称人为地质作用)导致的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恶化,并造成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或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严重破坏的灾害事件[2]。陕西省目前存在的主要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有: 地下采矿造成采空塌陷及其伴生的地裂缝、泥石流;露天开采造成的崩塌滑坡、矿坑突水;矿山抽排地下水造成水均衡破坏;废渣废水不达标排放造成水土污染;采矿占用破坏植被及土地、水土流失;岩溶塌陷、废渣不合理堆放等。

  矿业活动特别是露天开采破坏了大量植被和山坡土体,产生的废石、废渣等松散物质直接倾倒入河谷,极易促使矿山地区形成新的水土流失IM电竞。

  矿山开采过程中,工程活动剧烈,特别是露天开采的矿山,由于大量边坡开挖及尾矿残渣的无序堆放,容易破坏原来山坡植被和地质环境,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据陕西省国土资源厅2005年开展的全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表明,全省矿业开发引发的地质灾害为663处,滑坡111处、泥石流78处、崩塌43处[3]。

  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等突发性质灾害,是西北地区矿山危害最严重的地质灾害类型。一般而言,规模越大的崩滑流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伤)亡、经济损失也越大。崩滑流灾害的破坏作用主要表现为: ①破坏城镇、村庄、矿山、企业、工厂、工程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②破坏铁路、公路,威胁交通安全[4];③破坏土地资源和流域生态环境,加剧山区人民生活贫困;④影响和制约矿产资源正常开发和山区经济的发展等。

  水质污染是矿山开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矿业活动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矿坑水选矿、冶炼废水及尾矿池水等。众多废水未经达标处理就随意排放,甚至直接排入地表水体中,使土壤或地表水体受到污染。地下水均衡受到破坏是采矿引起的又一突出的地质环境问题。因采矿长期疏排地下水或矿坑突水,形成大面积地下水降落漏斗,水位长期不能恢复,导致矿区周围泉水干枯,农田严重缺水而无法耕作,甚至周围村民饮水都非常困难。

  地面塌陷分采空地面塌陷及矿山开采诱发的岩溶地面塌陷[5]。开采固体矿产遗留的矿硐、巷道和残留矿柱形成了采空区,其顶板沉陷或塌落是地下采矿较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在陕西省陕北地区,尤其以煤矿开采形成的采空区塌陷最为严重。

  延安矿开采后预计最终下沉值达7.25m;在井田地形较为平坦的区域,将形成明显的下沉盆地;开采边界上方地面形成明显的缓坡地带。根据本区地下水位情况,以及附近周边矿区多年沉陷现状类比分析认为,开采后形成的下沉盆地大部分区域不会积水,但在河谷地带可能会出现局部积水,对生态景观的影响相对明显。因此,沉陷对该区域生态景观的影响较严重。

  陕西省大部分地区地处于生态环境脆弱区,矿业开发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IM电竞、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数量多、危害严重。在不同类型的矿山中,煤矿山地质灾害以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为主;金属矿山地质灾害以泥石流、滑坡、地面塌陷为主,主要是开采金矿、铁矿、铅锌矿等诱发的;而非金属矿山地质灾害以滑坡、泥石流、崩塌为主,主要是开采石灰岩、花岗岩、石膏、砖瓦用粘土等矿产引发的。其中,煤矿山的地质灾害数量最多,影响面积最大,经济损失最重,而金属矿山造成的人员死亡最严重。

  地面塌陷、地裂缝灾害等缓变型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严重程度比崩滑流灾害低。主要危害是破坏耕地、毁损地表建筑物,导致铁轨扭曲、公路下沉,危及矿山设施和人居安全等。在平原和低洼区,易造成地表大面积积水、农田被淹,或洼地积水沿裂隙下渗引发矿井透水等事故。地面塌陷、地裂缝导致地表水下渗而使流量减小甚至断流,地下水位下降或井泉干枯,导致地表植被死亡,引发或加剧土地沙漠化,使本已脆弱的生态地质环境更加恶化。

  陕西省矿山地质灾害的发育受地质环境背景的影响,具有分带的特点。南部秦岭山地降雨多且集中,是金属矿山泥石流、滑坡、崩塌灾害的多发区;而黄土高原和其他山地,气候干旱、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是煤矿山地面塌陷、地裂缝灾害的多发区和滑坡、泥石流、崩塌灾害的发育区。

  北票市矿产种类多,煤、铁、金等矿产品在全省占重要地位,但在矿山长期开发中,普遍存在重采轻治或只采不治,产生一系列的矿山环境问题。对重点矿区的调查显示,矿渣存放量达1500m3,占地面积2km2。

  北票市中低山地和丘陵面积为3619.7km2,占全市面积的80%。由于年平均降水量少,夏季雨量集中,水土流失面积大,强度大,致使山地土层薄,多石砾,植被土壤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很低。全市仅过境的大凌河和牤牛河为常流水河流,其余河流均为季节性河流。

  每年应开展环保宣传周活动,广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要在污染严重的现场立警示牌,作为生态环境破坏的现实教材;对于农村的生活垃圾,清理分类,每个村设立环保专管员,督促群众保护周围的生活环境。

  各级政府的环保主管部门应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管理,对排放的污染物要限期治理达标,不能以罚代法。新建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相关部门应该密切配合,规范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管理。

  对农村的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如畜禽粪便资源化,畜禽粪便的液体部分及畜栏禽舍的冲洗水采用沼气工程,所产的沼气可发电或供农户炊事,部分沼液沼渣进鱼塘养鱼。

  结合北票实际,开展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与重建工作,该工作可以改善矿山周围地区的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生物多样化,提高土地生产力。

  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离不开资金的投入,而资金的来源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因此,政府应给予资金和政策的扶持,用作环保项目的贷款、贷款贴息和补助。最终,得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联系方式

全国服务热线

0898-66668888

手 机:13988888888

地 址:IM电竞广东省广州市番禺经济开发区

扫一扫,加微信

Copyright © 2002-2023 IM电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1005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