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IM电竞有限公司官网!
IM电竞·(中国)官方网站

联系我们

邮箱:youweb@im.com
电话:0898-66668888
地址:IM电竞广东省广州市番禺经济开发区 在线咨询

加强生IM电竞态环境治理8篇

发布日期:2023-10-14浏览次数:

  IM电竞坚持以解决生态环保突出问题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加强水环境整治,进一步解决好危害群众健康的水、气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环境权益。

  一是组织实施安全水源行动。高度重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积极落实截污控源等保护措施,推进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确保饮用水源安全。重点抓好长潭水库水质保护工作,编制长潭水库水质中长期保护和利用规划以及底泥清淤研究报告,落实入库溪流生态湿地建设和库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各项保护措施。加大农村地区饮用水源保护力度,开展农村地区饮用水源专项执法检查,确保农村地区饮水安全。

  二是组织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认真落实《市清洁空气行动方案》,全面开展工业、交通物流、城市、农村等领域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重点抓好化工恶臭防治,落实外沙岩头化工区发酵合成项目退出方案,停止外沙区块发酵合成项目审批,严控岩头区块发酵合成项目审批;落实黄岩江口轻化投资区医化转医药方案;实现临海水洋化工区全面关停;落实临海川南化工区整治提升方案;严控天台、仙居、医化产业发展,力争主城区化工恶臭发生率控制在4%以内。加强绿色交通建设,全面启动实施机动车排气污染管理办法,开展油气整治、机动车尾气监测和“黄标车”限行等工作。加强城乡大气污染防治,启动“烟控区”扩面工作,划定“烟控区”范围。开展秸秆野外焚烧整治。

  三是组织实施清洁水体行动。编制实施水系平原河网“十二五”水环境整治规划,全面推进水系、河网、河网、河流、河流等重点流域水环境整治,突出抓好市区水环境整治,重点实施“河长制”试点工作,推进市区水环境整治。加快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园区污水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推进流域工业企业达标整治和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推进河道疏浚保洁和生态补水工作,力争基本消灭市区河道劣Ⅴ类水体。建立健全工业企业废水处理设施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机制。

  四是组织实施清洁土壤行动。开展土壤调查,土壤环境状况数据库,制定土壤污染防治规划。推进重点区域土壤修复。加快垃圾收集和处置体系建设,完善危险废物和污水处理污泥处置系统。

  坚持以深化环境污染整治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深化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环境整治,切实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一是深化重点区域环境整治。按照市拆解业土壤污染整治规划和修复技术方案的要求,进一步抓好路桥、温岭两地拆解业土壤污染整治和修复工作,继续推进试点地块土壤污染修复,力争2012年达到农用地标准;总结使用功能调整地块经验,推广土壤污染地块调整使用功能,建设苗木基地;加大场外非法拆解打击力度,巩固场外非法拆解整治成果。开展前两轮“811”三年行动重点区域整治“回头看”行动,坚持以项目化形式推进已“摘帽”省级、市级重点区域深化整治工作,巩固“摘帽”整治成果,严防污染反弹。

  二是深化重点行业环境整治。加强医化行业深化整治,制定医化行业整治标准和指导意见,积极开展外沙岩头化工区和临海川南化工区VOC污染防治试点,推进医化行业工艺改进、装备提升、末端整治和恶臭在线监测监控设施建设,继续抓好外沙岩头化工区深化整治项目建设,进一步控制化工恶臭发生率。督促落实外沙区块合成和发酵项目退出、黄岩江口化工区转型升级、临海水洋化工区关停、临海川南化工区整治、天台坡塘搬迁和仙居医化行业整治方案。重点督促区加快出台外沙区块退出方案,并确保2012年前将合成和发酵项目全部退出。加强涉重行业污染整治,坚决淘汰无证无照企业和含氰电镀、六价铬钝化等重污染项目,加快、临海、路桥、等地电镀园区建设,开展涉重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升级改造,启动、路桥、温岭三地重金属重点防控区综合整治,完成5家重点重金属防控企业整治任务。

  四是加强固废和辐射环境管理。科学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工作,加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项目技术改造,开展重点企业污水处理设施污泥调查和无害化处置,提高污泥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加大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环境管理力度,强化市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等处置单位运行监管,加强进口废物、电子废物和新化学物质管理,开展持久性有机污染防治,确保固废环境安全。巩固“放心放射源”活动创建成果,建立“放心放射源”创建工作长效管理机制,积极开展创建“绿色电磁”活动。加强辐射环境监管和矛盾纠纷调处,探索建立常备核与辐射应急管理体系,确保辐射环境安全。

  坚持以生态市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载体,科学谋划“十二五”各项生态环保规划,加大生态创建、“创模”和生态环保宣教力度,共建共享生态文明,努力营造推进生态环保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是加大生态创建力度。大力推进生态系列创建和绿色系列创建工作,切实提高社会各界参与生态环保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力争天台县基本达到部级生态县考核要求,争创省级生态县1个以上,争创省级以上生态乡镇10个以上。继续抓好生态文明试点乡镇和试点村建设工作。继续开展生态环境教育示范基地、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等绿色系列群众性创建活动。

  四是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加强生态文明宣传,进一步与新闻媒体合作,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建设主题宣传活动,广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正反典型,努力营造生态文明建设氛围。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完善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领导干部、企业负责人、学校学生及社会公众的培训教育体系,大力倡导绿色生产、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努力培树生态优先的政绩观、科学理性的致富观和健康良好的生活观。切实加强环保志愿者队伍建设,积极支持各类民间环保组织和环保热心人士开展工作。

  五是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深入实施《市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将环境保护工作渗透到农村各个角落。重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400个以上,力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0%。进一步加强已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运行维护管理,积极探索第三方委托运行管理机制,确保农村生活污水稳定达标排放。全面推进黄岩、温岭两地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积极总结推广整治经验和好的做法。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市农办、市农业局等单位积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培植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典型,提升农村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水平,改善农村环境质量,确保农村环境安全。

  坚持以严格环境执法监管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组织开展“环境执法大比武、应急管理大演练、环境信访大排查、排污收费大考查、执法人员大培训”活动,加大环境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加强环境信访调处和隐患排查处置,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全面提升执法人员素质,确保区域环境安全。

  一是加强敏感区域和重点行业环境监管。继续加强外沙岩头化工区等医化重点区域的环境监管,强化医化企业内部管理,完善并创新监管方式,建立落实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增强监管实效。加强场外拆解重点区域动态监管,完善并落实以“定点、定时、定量”为重点的堵疏结合长效管理机制,开展专项环保执法活动,巩固“摘帽”整治成果。加强冶炼、重金属回收、电镀、印染、造纸等重点行业以及饮用水源、剧毒物品等重点问题的监管,认真实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组织排查、及时消除各种环境污染隐患,确保区域环境安全。同时,重视乡镇一级环保工作,积极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二是加强环境信访调处和隐患排查处置。加强环境污染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24小时畅通“”环保举报热线,完善环境信访快速反应机制和被投诉人面商机制,完善重点信访问题化解台帐和责任落实制度,开展重大信访案件听证工作试点,提高信访调处的效率和质量,有效防止件发生。

  三是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环保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深入开展“飞行斩污”行动和义务环保协管员点单式执法活动。积极开展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建立县(市、区)交叉执法机制,开展县(市、区)交叉执法检查。开展建设项目的联动监管,加大对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四是加强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完善环境隐患排查整治制度,建立健全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完善环境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立重点企业、重点区域、重点乡镇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队伍;完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区域联动机制,积极预防和处置跨界环境污染纠纷,进一步提高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五是加强依法行政工作。认真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加强法制政府建设的意见》,积极推进行政许可、行政收费、行政处罚制度化、规范化。规范行政许可行为,遏制行政争议案件上升趋势。继续推进信息公开工作,加强环保政务管理和监督。出台实施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暂行规定,努力提高办案质量、效率和水平。开展《省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限期治理管理办法》执法检查,规范行政管理行为。继续抓好基本功训练,全面提升执法人员素质。重视环保政策调研,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坚持以提高环保队伍整体素质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强保障,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大讨论活动,大力加强队伍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以及人才培养和机构建设,着力保障生态环保事业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队伍能力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班子统揽全局、理清思路、真抓实干、科学管理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领导班子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加强干部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加大干部职工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力度,完善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讲课制度,重点提高干部职工解决突出环保问题、服务经济发展、科学执法和沟通协调等实际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工作水平。

  二是加强队伍作风建设。继续做好“双服务”活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努切实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大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力度,完善环保队伍知识结构配备,推动生态环保事业发展。加大反腐倡廉专题教育、价值体系教育和警示教育力度,开展廉政党课和廉政短信教育,增强干部职工的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完善环保“八大权力”专项制度,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加强关键环节权力制衡与监督,加强重点岗位的监督和绩效考评,确保权力运行的公开、公正、透明。

  三是完善生态环保考核和投入机制。积极实施《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办法》,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合力。完善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全面实施新建项目排污权交易,启动推行原有企业排污权有偿使用。加强生态市建设和环保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完善长潭水库等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制定流域生态补偿办法。总结推广温岭农村环保投入政策,完善农村环保投入机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补助,确保农村环保事业发展。

  04年3月,我县提出了建设生态县的目标:争取到2020年,把仙居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经济发达高效、人居环境优美、社会文明进步、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目标。2004年6月,县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政府关于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并提出审议意见。近年来,按照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县政府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制订和实施规划,大力发展生态经济,重视环境保护和污染整治,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一)明确工作目标,健全工作机制。县政府把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在建立工作机构、召开动员会议、与各相关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制订生态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并建立健全考核机制;组织编制了《仙居生态县建设规划》,经县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制订了《仙居生态县建设规划实施细则》,生态乡镇规划编制已作了相应部署;开展生态环保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生态环保知识,提高全社会的生态环保意识,树立生态环保理念。

  (五)生态环境管理能力有了提高。一是建立环境事件预防和应急体系。制定环境突发性污染应急预案,落实环保应急措施,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理了一些环境突发事件,缓解社会恐慌,维护社会稳定。二是加强环境监察巡查。对一些环境影响大、群众反响强烈的污染项目进行重点监控,对市控重点污染源实行月巡查,一般污染源做到季巡查。三是严厉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事件。针对一些三废银冶炼、非法炼油等突出环境违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予以重点查处。

  由于我县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又地处灵江流域上游,加上以医化行业为主的传统产业布局,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存在一定矛盾,生态县建设一些经济指标完成难度较大,环境保护压力较重。

  (一)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还没有形成全社会共识。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涉及20多个部门和所有乡镇、街道,但少数成员单位重视程度还不够,配合意识还不强,面上工作进展不平衡,部门之间、城乡之间还未有效形成整体合力;生态环保宣传的深度广度还不够,有关政策精神未能得以及时贯彻落实;一些环境污染主体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环保问题较为突出;广大群众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缺乏理性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主动性、自觉性不强,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不浓。

  (二)环保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控制性工程未建成投入使用,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正在建设之中,生活垃圾处理工程进展艰难;城市环保基础设施落后,污水收集管网、排污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集镇环保设施严重缺乏,农村几乎没有环保设施;城区供水管道老化,部分城区、城郊及多数集镇没有自来水设施,饮用水安全问题较为突出;一些涉污企业污染处理设施落后,三废银等废金属集中冶炼设施尚未建成。

  (三)重点生态区域保护形势严峻。一是永安溪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河道采砂点多面广,影响了永安溪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保护;一些拦河工程影响鱼类生存繁殖环境;部分土地整理项目影响了沿溪湿地保护和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是沿溪沿线森林景观档次不高。森林结构不合理,林分质量不高,观赏性不强。三是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较低,县级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尚未落实,生态公益林保护与林农生产生活需求存在矛盾。

  (四)环境污染点多面广,污染事件时有发生。一是医化、工艺、废金属回收等行业污染面广量大,部分医化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存在治污投入不足、排污设施运行不正常、超标排放和偷排、漏排等现象,少数限期治理企业进度缓慢,违法排污现象时有发生,局部污染问题严重。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忽视生态环境保护而盲目引进高污染项目的问题。以三废银为主的废金属回收冶炼遍及城关及周边地区,并有向边远乡村蔓延之势,导致空气和地下水污染扩散。二是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滥用农药、化肥现象仍然存在;畜禽生产总体上还处于粗放、落后的经营状态,污染物缺乏有效治理;城镇、农村生活污水直排,水环境污染状况令人担忧,农村生活垃圾乱丢乱倒,环境脏乱差现象随处可见。三是跨区域污染问题呈上升趋势,治理协调难度较大。

  (五)城南化工区整治达标任务艰巨。城南化工区被列为市重点监管区,要求今年10底前整治达标,如果不能按期完成整治任务,将给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大的制约。根据目前情况,城南30多家医化企业,大部分污染处理设施设备落后简陋,有的甚至没有处理设施,各项污染物排放指标要达市验收控制目标,难度很大,压力很重。

  (六)生态环境支持保障和管理能力较为薄弱。生态县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多元化投融资机制还未形成,生态补偿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共建共享氛围未真正形成。生态环保管理力量不足,执法条件较差,设施设备落后,难以适应生态环保形势发展要求。

  生态环境是承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统一思想认识,营造生态环境共建共享的社会氛围。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深刻认识生态县建设的科学内涵,认真研究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当前和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贯穿于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生态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担负起决策、指导、协调、监督等各项职能,各成员单位和乡镇、街道要紧密合作,主动参与,进一步明确责任,形成政府统一领导、环保部门统一监管、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良好局面。要利用各种媒体,采用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全社会的思想认识,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参与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加大县城排污管网建设力度,力争早日实现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全部入管网集中处理;重视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研究处理好县垃圾处理工程的一些实际问题,力争如期建成使用。要研究建立符合我县实际的城镇、乡村垃圾处理运作机制,积极探索垃圾减量化产生、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的有效模式。重视城区供水管道改造及部分城区、城郊和集镇的自来水设施建设,切实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督促企业加大环保投入,改进环保治理设施,提高污染处理能力。支持尽快建成贵金属集中回收冶炼设施。

  (三)加强重点生态区域环境保护。一是切实加强永安溪生态环境管理。对永安溪采砂,要科学安排、严格审批、从严监管,确保合理有序开采,严禁在鱼类繁殖期采砂,防止过度滥采而影响永安溪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和行洪安全;重视解决好拦河设施建设带来的鱼类生存繁殖环境破坏问题;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加强永安溪沿岸防护林体系建设和湿地自然环境保护;妥善处理好土地整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二是加强景观林建设。在高速公路、省道等主要通道两侧山体和风景名胜区,实施林相改造,发展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增强生态功能,改善景观效果,提高观赏品位。三是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设立县级专项生态补偿基金,落实40万亩县级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并要加强生态公益林管护,研究解决林农的生产生活实际问题。

  (四)加强环境综合整治,优化生态环境。一是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经济。以绿色农产品作为农业产业发展方向,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发展生态农业;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为导向,积极推进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发展低消耗、低污染、高科技、循环型的生态工业,要严防产业转移中的高污染项目转入;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态优势,发展生态旅游并促进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二是切实加强污染治理。深入实施811环境整治行动,继续推进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整治;要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环保执法专项行动,加强监察、督查和巡查,努力遏制环境污染。要重点抓好医化行业的整治,重视解决工艺企业的污染问题,限制废金属回收业的无序发展,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白银等贵金属集中回收冶炼进程,实行污染集中治理,规范冶炼行为。要重视跨区域环保协作,防止跨区域环境污染问题。三是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全面推进以村庄整理、旧村改造、下山脱贫、生态移民为主要内容的城乡一体化进程,改善城乡环境质量;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加快农村改水改厕进程,减少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优化养殖业布局,推行生态养殖模式,切实解决种、养业的污染问题。要继续重视研究秦州养殖场的处置问题。

  全市累计创建省级生态县(市)3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4个、省级生态乡镇60个、部级生态村1个;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1600个;建成生活垃圾中转站133座,已建立垃圾清扫保洁队伍的行政村累计达4088个;完成存栏猪200头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433家,建成畜禽生态养殖小区13个,建成粪便收集处理中心5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创建规范化合格饮用水源地50个,完成2400多个村饮用水工程建设,解决了20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清水河道”工程建设5755公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施面积834万亩,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252万亩;完成6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8个市级重点区域环境整治,完成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整治6547家。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2009年,我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56.2%,出境水水质达标率为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分别比2006年提高25、58.3、16.7个百分点;市区空气质量好于等于二级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98.7%,比2006年提高4.5个百分点;主城区化工恶臭发生率控制在4%以内,比2006年下降近15个百分点。

  (一)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领导。2008年7月,我市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市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对全市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关于切实做好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的通知》、《市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方案》等文件,大力实施农村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建设。编制出台全国首个地市级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市农村环境保护规划2008-2020年》,明确各地各部门职责,提出今后10年将认真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河沟池塘整治等农村突出问题IM电竞。坚持将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纳入年度生态市考核任务书之中,强化责任落实,层层签订责任书,逐年增加考核权重,初步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各级层层落实责任的工作机制。

  (二)健全农村环境保护投入机制。市政府出台《市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实施方案》,明确市本级财政对市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按每村11万元进行补助。市政府出台《市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暂行办法》,在椒江柏树里村、玉环双峰社区等地开展跨产业排污权交易试点,由企业出资帮助农村建设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削减的部分COD排放量作为企业扩大发展的排污指标,进一步拓宽了农村环境保护资金的筹措渠道。椒江区出台《关于深入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的若干意见》,区财政共投入3450万元用于村庄整治的以奖代补,对通过验收的示范村、整治村分别奖励30万元、10万元,同时,出台政策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目前已有152个企业与129个村结成对子,合作资金达4600多万元。温岭市投入6.6个亿实施城乡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三年行动,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按90%进行补助,对集镇污水处理设施按40%、配套管网按300万/公里进行补助;每年落实3000万元生活垃圾处理专项资金,建立市场化运作模式,由清扫队伍统一对生活垃圾进行收集、处置;建立2500万元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专项资金,对按时完成建设并验收合格的治理项目,按沼气池容积实行“三级财政补助”。

  (三)加强农村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建设。一是狠抓生态系列创建。每年出台创建计划和工作方案,大力推进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部级生态村、省级生态县和生态乡镇以及生态文明试点乡镇和试点村创建工作。二是狠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总结推广厌氧无动力、厌氧微动力、沼气净化、人工湿地等治理工艺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推进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动计划,重点抓好市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计划五年内全面完成市区727个不能进入城镇污水管网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三是狠抓生活垃圾整治。市委召开全市垃圾处理现场会,出台《关于农村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的若干意见》和《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考核意见》,明确平原农村“户收、村集、镇中转、县处理”和偏远山区、海岛农村推广“门前三包、统一收集、集中分捡、生态处理”的思路,力争到2012年全部行政村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四是狠抓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切实加强畜禽养殖场污染物治理,大力推行沼气工程建设,形成“猪-沼-果(蔬)”农业生态模式,努力实现畜禽养殖污染的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坚持以“两减一控一提高”为手段,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深入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不断提高化肥农药污染治理水平。五是狠抓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积极开展“百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严格落实饮用水源地截污控源、生态修复、应急监测等保护措施,深入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建立完善长潭水库等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有效确保饮用水源安全。六是狠抓河沟池塘疏浚整治。重点开展以农村河道沟渠和池塘疏浚、清淤为重点的“清水河道”建设,建立落实河沟池塘长效管理机制,实现了主干河道低水位不断流的治理目标。

  (四)强化农村工业污染防治。编制实施市区及六个县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格农村工业项目环境准入,严防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加强农村地区重点行业和企业环境整治,部署开展冷冻染线业、橡胶业、制鞋业、家俱业、三废银回收业、工艺制品业环境整治以及医化、电镀等行业深化整治,有效解决了农村地区突出环境问题。加强平原河网水环境整治,编制实施椒江水系等7大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重点抓好市区内河水环境整治工作,编制《市区水环境整治规划》及四个子规划,制定《市“河长制”实施方案》,坚持截污先行、引疏结合、治保并重、多管齐下,狠抓市区水环境整治各项工作落实,有效改善了内河水环境质量。加强农村地区环境监管,坚持以“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飞行斩污”行动和义务环保协管员点单式执法活动为抓手,切实加大农村工业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农村地区环境隐患排查和调处,有效确保农村地区环境安全。

  (五)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宣传力度。2008年6月以来,我市先后在《中国环境报》、《日报》等刊发290余篇反映农村环境保护、生态市建设等方面的新闻报道。部署开展环保手机短信宣传和永久性宣传标语设置工作,将环境质量指标、农村环境保护等贴近百姓生活的内容,以手机短信的形式发送给社会各界共约2万人;在饮用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域设置环保永久性宣传标语约240块。全面启动“环保、全民参与”行动,推出省首个市级环保电视专栏《环保》,每周一期,内容涉及农村环境保护、水环境整治等内容。2009年“六.五”世界环境日期间,大力开展农村环保宣传月活动,联合举办“农村环保行”采访活动,精心制作《美丽新、绿色新农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题片,并通过农村远程教育网在全市农村播放,社会反响比较好。编印《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例》、《农村环保小知识》等农村环保宣传册,积极推广各地农村环保亮点工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农村环保理念。

  (一)农村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特别是水环境质量令人担忧,金清河网、椒北河网、玉环河流三大水系水质还比较差,农村饮用水源安全问题逐渐凸显,农村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IM电竞,农村区域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望仍有一定的差距。

  (二)农村工业污染防治形势不容乐观。我市工业的结构性污染严重、产业布局不合理问题比较突出,医化、固废拆解、电镀、食品、造纸等重污染行业大多紧邻农村地区或居民区,对农村地区的影响仍比较大,农村地区工业污染整治任务仍然相当繁重。同时,经济企稳回升对农村工业污染防治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三)农村环境保护任务依然繁重。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还比较普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整治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任务仍十分繁重,尤其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由于资金缺口大,推进难度比较大。农村地区环保力量仍然薄弱,乡镇环保机构和农村环保协管员队伍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进一步抓好农村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建设。严格按照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进一步抓好农村环境保护各项重点工程建设,今年要力争创建省级以上生态县2个以上,省级以上生态乡镇6个以上;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448个;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90%以上;完成275家存栏猪1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治理,新建养殖小区26个;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40万亩;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数10万人;完成清水河道建设350公里。积极培育农村环境保护示范工程,重点抓好微动力生化、沼气净化、人工湿地、生态塘等农村生活污水示范工程建设,抓好天台县雷峰乡生活垃圾生态化处置经验的总结、提升和推广,抓好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建设,以点带面,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已经严重影响了国家文明建设的步伐和农民的生活。我国农村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仍在加剧,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已经危及到了人群的生活和生命安全。

  我国目前环境污染问题形成的原因较多,有环境管理体系、有财政资金、有治理模式等等一系列的因素。

  目前,农村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农药、化肥、农业废弃物和畜禽粪便等农业自身污染,以及工业污染排放、城市垃圾等外源污染两个方面。对农业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势在必行,为此,提出以下农业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要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立法,完善有关法律制度。根据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世贸组织规则,修订相应的农业和环境法规,建立健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实施保障体系,修订和完善农业环境标准体系,严格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监督,切实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法律制度得以实施。必要时可以出台单独的农业环境保护法及其实施办法,以利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

  各级政府和各级领导应当转变观念,把治理农业环境污染,保护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产品安全性和市场竞争力,作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长期战略。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随着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是,防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整治乡镇环境;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维护农村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确保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农业科研部门应当把发展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作为今后农业科研工作的一个重点领域,加强力量,增加投入,通过技术攻关、项目招标引进吸收等方式,尽快推出一些技术上成熟、经济上可行、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好的技术项目,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各有关部门应当在政策引导、项目规划、管理措施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证。同时,各级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扩展农业环保资金的来源渠道,改变环保投资分配体制,提高投资效果。在支农资金或环境资金中划出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农业环境的治理工作,也可以吸引和利用一些外国政府和国际机构的赠款和贷款,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环境保护的投资增长机制。

  建议成立由各省(市)领导牵头,政府有关部门共同组成的农业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农业环境治理的领导和协调工作,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权限。

  坚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生态农业是必由之路。必须树立农业发展的科学生态观。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生态,并以新的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的农业生态观为指导,促进农业的生态建设。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监督,抓紧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严格控制养殖废物的排放。对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厂),必须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督促建设单位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对于“三河”、“三湖”等国家和地方明确划定的重点流域和重点地区、以及大中城市周围的中等以上规模的集约化养殖场(厂),必须进行限期治理。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积极开展村镇环境规划。凡1999年以后新建的县城、乡镇和新村,必须编制环境规划,并与城、镇建设同时实施;对已有的县城、乡镇和村庄,应结合城镇改造逐步加以实施。要通过规划、引导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污染集中控制、加速城镇污染处理设施的建设。

  对生态区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可以用三句线.推进生态区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发展中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在谋求发展时,不能注重一时一地的发展,而要实现长远的、全局的进步;不能光盯着经济指标的完成,而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环境与发展就像是“两座山”,这“两座山”是有矛盾的,但又可以辩证统一。在实践中,我们对这“两座山”之间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IM电竞,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势就是经济优势,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现在就是要通过建设生态区,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有机融合起来,来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道理。

  2.推进生态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目前,我区的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特别是可能引发环境突发性事件的隐患仍然存在。近年来,我区就多次发生因环保问题引发的企业与群众之间的“磨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现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起来越高。如果环境遭到破坏,就必然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也必然会影响我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从加强环境保护入手,妥善化解环保方面的积累性问题,减少不必要的社会矛盾,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推进生态区建设,是体现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行动。环境权益是人民群众生存权的重要方面,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是人民群众生存最基本的要求。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有近三成的群众要求党委、政府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而每年因环保问题引发的几乎都超过总量的20%。不说远的,就拿上个月我在澄江石柜岙蹲点调研来说,在与村民恳谈时,群众最担心的、提得最多的就是环保问题。小康不小康,首先看健康。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有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这是执政为民的最基本要求。我们必须把推进生态区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IM电竞,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各类环保问题,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生态区建设的主要目标是:20*年,全面完成省政府“811”环境污染整治任务,并通过整体验收;全面完成我区“552”环境整治行动各项任务。到2010年,全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趋势得到有效控制,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保护和建设得到加强,主要流域水质明显改善,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环境安全得到保障,城乡环境质量稳步改善,生态区建设全面推进。做好今年的生态区建设工作,要突出抓好五个重点:

  第一,要突出抓好水环境整治。水环境的好坏,直接折射出一个地区功能设施是否完善,建设是否有品位,发展理念是否先进、健康。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对水环境整治作了专题部署,我们必须把水环境整治作为环境污染整治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实抓好。根据台州市20*年水环境整治目标,结合*实际,今年我区水环境整治的重点是,围绕永宁江、东官河、南官河、江南渠道、中干渠等生态补水河道及其周边水域进行综合整治。一要抓好城市截污管网建设与污水处理。对环城路以内和西江河以西区块内的18个主要村、社及包括区政府在内的14家单位实行截污纳管,改造污水收集管网,提高截污率,做到管网覆盖,实现雨污分流。加快城镇和工业园区污水管网系统建设及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完成*废弃物生态处理场污水处理系统等配套工程建设,加快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建设,尤其是19号泵站年底前必须建成。二要抓好河道治理。全年要疏浚河道182.09公里,重点整治永宁江、东官河及其两岸29条54.31公里的支河,增强引水河道的水体流动能力。三要抓好河道管护。在集中力量进行河道疏浚整治的基础上,强化对河道的长效管护,对所有平原河道实施水面保洁,并对沿河村庄(社区)进行垃圾集中收集处理。

  第二,要突出抓好工业污染整治。严格按照“治旧控新”方针,紧紧围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切实抓好工业污染整治。区域整治方面,市里挂牌的江口轻化投资区必须实现“摘帽”,院桥金属固废场外拆解取缔工作年底前必须完成。水污染防治方面,要完成*等10个乡镇街道的188家企业工业废水达标整治任务。同时,加大对医化、印染、电镀、造纸、罐头等重点污染行业的治理力度,安装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对重点监管企业实行跟踪督查,对污染源进行全程监控,确保完成COD(化学需氧量)年度削减任务。大气污染防治方面,要重点控制二氧化硫排放和酸雨污染,巩固和扩大烟控区,加大烟尘治理力度,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80%;加快完成*热电有限公司脱硫步伐,脱硫率达到65%以上,废气达标排放通过省级验收;加快完成4蒸吨以上燃煤锅炉脱硫工程,脱硫率达到50%以上,确保完成二氧化硫年度削减任务。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方面,要大力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综合利用,优化处理方法,提高综合利用率和污染防治水平;加快推进医疗废物及其它危险废物的收集机制和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安全处置。

  第三,要突出抓好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当前,我区农村面源污染十分严重,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污染较为普遍。我们必须把农村生态治理和恢复作为污染整治的重点,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实施“十百工程”,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整治。严格实施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制度,控制养殖总量,继续加大畜禽排泄物治理力度,全面完成禁养区禁养任务。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积极采取有效方式处理农村生活污水,重点对*水库周边20个村的生活污水进行人工湿地处理,进一步改善*水库水质。

  第四,要突出抓好生态保护建设。深入开展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分工作,确定不同地区的环境功能要求,统筹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区域开发现状,合理划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逐步形成功能定位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区域开发格局。大力保护森林资源,加快治理水土流失,加强矿山生态环境的治理修复,以生态公益林为重点,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生态建设工程。积极开展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创建工作,宁溪镇要争创省级生态镇,上郑、富山、屿头、上垟和平田5乡要创建市级生态乡,市级生态村今年要建成15个。

  第五,要突出抓好循环经济发展。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大力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一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以15万亩绿色农业开发区建设为龙头,进一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扩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等生态农业生产,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加强技术服务和绿色认证,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水平。二要大力发展生态工业。严格清洁生产并依法强制审核,重点发展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生态环保型的工业行业,积极推行绿色生产、绿色制造,严格限制新建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项目,对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设备和污染严重的企业实行强制淘汰,真正实现经济发展的“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三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原则,根据景区的生态环境容量,有效保护、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使旅游业更加生态化。建立生态旅游管理机制,推进旅游饭店生态化改造,推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及绿色开发与消费,扎实开展旅游区环境达标活动。

  生态区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地各部门必须下铁的决心、用铁的手腕,进一步明确责任,健全机制,切实把生态区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1.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牢固确立“经济增长是政绩、保护环境也是政绩”的理念,严格按照生态区建设目标责任书的要求,认真抓好生态环境质量、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环保执法管理等工作,特别是要高度重视抓好水环境整治工作。要真正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党政“一把手”要强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做到亲自抓、负总责,定期研究本地、本部门的环保工作,集中力量解决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建设、水利、环保、农业部门要成立水环境整治专门工作班子,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抓好水环境整治。

  2.要健全工作机制。要建立健全生态区建设绩效评估体系,把生态区建设作为评价和考核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要落实环境目标责任制,从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环节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要不断完善长效管理机制,认真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污染减排等规定,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关,对一些重点区域及重点污染行业提高准入门槛,坚持以新带老削减污染物总量。要加强对已批项目的“三同时”(即建设项目中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监管,提高“三同时”执行率。要健全环境监控机制,建立专业、技术、群众三结合机制,完善有奖举报制度,加大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切实改变“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执法难度大”的现象。

  现阶段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就是“三农”问题,而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将直接受其环境质量优劣的影响。对农村环境问题的忽视,将成为阻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提高新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水平极为迫切,因此需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推动新农村的生态平衡。

  第一,生态环境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个方面,涵盖了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政治五个方面的内容,而村容整洁则是对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要求,可见生态环境治理是新农村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二,生态环境建设是城乡协调发展计划实现的前提。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强化农村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繁荣农村文化、稳定农村社会的现实需要,对于解决城乡二元矛盾,协调城乡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第三,生态环境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农村生态文明包括建设新农村和农村生态保护两个方面,在农村建立起“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它要求农民自觉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首要位置,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双重和谐。

  第四,生态环境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物质基础。农村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和根基,而环境安全问题是农村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之一;只有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防止农村环境进一步恶化,并在此基础上寻求解决的途径,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健全环境治理相关法律法规,由于缺乏完善的环境治理方面的法律法规,造成对环境的保护没有深入的落实,环境治理工作没有得到理想的效果。因此需要从法律的角度将环境保护理念传入农村居民的心中,使其能够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紧迫性得以充分认识。同时结合农村的具体情况,完善和细化相关管理规范,制定更加健全的法律机制,加强新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力度。(2)对环境保护的执法行为进行规范,给予环保部门扣押、冻结、查封、限期治理决定权等执行权利,同时建立各部门联动长效机制、环境警察制度,联合相关管理部门(如铁路、水利、金融、司法、工商、电力等部门)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对一些拒绝执行环保处罚的部门采取限贷、限运、限电、限水等,提高环境治理的执法能力,加强管理力度。最后加强司法保障,建立专门的环保法庭、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统一审判相似的环境违法案件和同一类型的案件,保证审判案件的专业性、公正性。在这方面我国部分省份已做出了新的探索,例如江苏省某法院成立了环境保护合议庭、审判庭,其市检察院、中级法院联合颁布了相关的试行规定等。

  (1)健全环保执行机制,行政管理是新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必不可少的,根据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实际情况,农村环保机制应当独立于政府的行政管理体系,由政府授予环保部门相应的管理权,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享有自主解决环保问题的能力,上级部门可以对下级部门行使直接监督权,另外还需要提高环保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管理能力,重视对高素质人才的引进。(2)建立有效监督反馈体系,在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管理过程中,应当及时公开农村环境信息,避免管理中出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保证相关的环保法律政策及时的传达给基层的民众,然后农民根据自身实际意愿通过相应的交流平台准确的反馈给政府。避免产生相关管理人员对环保政策和目标的蓄意歪曲等事件。在反馈机制的保障下,还有利于增强个人与环保机构之间的交流,形成有效的监督。

  (1)实施“绿色GDP”,将管理不善、人口数量失控、教育低下、自然资源退化、环境污染等造成的经济损失扣除,这种经济管理手段更加注重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考察,有利于新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该种经济手段还要求政府加强环保经济增长方式的发展,有利于真正实现环境、经济的双赢,对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保障。(2)科学合理运用市场机制手段,将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与环境保护的规律有机结合,实现企业化、市场化、产业化、专业化的环境治理,促进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发展。例如在新农村建设时创建肥料、粪便变沼气、秸秆等企业,在处理环境污染问题时由专业的公司提供设备、技术、工作人员,由造成污染的主体对支付污染治理的费用。从而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减少政府的负担。

  首先依靠大众传媒技术和公共舆论的力量,对环保理念进行广泛宣传、正确引导,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渐将环保意识深入到人们心中。然后再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知识普及,从小学生开始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其环境保护的使命感。其次是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在治理的过程中有机结合提高村民环境意识、改变种植结构、绿色创建、乡村建设规划等工作。借助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参与到环境治理中,营造全员环保的氛围。

  要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大力推行村内工矿企业清洁生产,加大村镇企业污染治理力度,明确奖惩机制。严格控制村镇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环境容量或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的区域,要限制削减总量,不再新建或扩建加重环境污染的项目。在实际生产中,从设备上、工艺上、规划布局上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加强管理,规范生产操作规程。为推进农村新型工业化道路打下基础。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主体主要包括政府、环保部门、村民自治组织以及广大农民群众。地方政府要积极联合当地环保部门,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体制机制,加大治理资金投入,贯彻落实生态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发挥主导作用。村民自治组织应该要发挥好政府和村民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沟通与合作,积极协助宣传环保知识,提升村民环保意识,严格监督政策落实。加快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向着组织化、合作化、网络化以及系统化方向迈进。

  综上所述,通过对新农村生态环境的管理措施的研究,从中可以发现在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只有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加强环境治理力度,才有利于改善新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实现保护环境的目标,推动新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增长。

  [1]李凌杰.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探微[J].农业考古,2010,03:345-347.

  [2]胡久生,邢晓燕,汪权方,胡洋.湖北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22:278-286.

  此外,我局目标管理、政务公开、精神文明建设、依法行政、群团、普法、行风建设、国家安全与保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老干部等年度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中心工作,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大部署,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运用战略环评成果,切实把环境保护与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污染减排与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环境治理与保障改善民生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充分发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综合作用,逐步实施“十二五”环保专项规划,严格环境准入,通过城市、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污染整治稳步推进污染减排,通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示范建设扎实推进生态市建设,通过丰富监管措施和执法手段加强环境监管执法,

  完成“十二五”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腾出环境容量;完成 户工业企业和 户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 户农家乐污染挂牌整治;完成生态市建设年度规划目标;完成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整治;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环境承载力有所增强;完成环保系统灾后重建项目,提升环境保护统一协调监管能力。

  1.持续推进污染减排,保障发展所需的环境条件。重点督促加快城市、城镇污水治理管网改造、扩容增能、新建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尽快投入运行,大量削减cod和氨氮。继续推进造纸、水泥、磷化工等重点行业污染整治、清洁生产,开展重点工业污染源、规模化畜禽养殖限期治理,治理重点小流域。

  2.继续强化环评监管与服务,促进经济转型。按国家产能结构调整要求、环境承载能力严把环评审批关,对重大项目建立绿色通道,加强项目跟踪服务及环保“三同时”管理,促进项目尽快实施、加快建设。

  3.继续加大环境监管力度,维护社会稳定。规范和完善环保行政执法制度体系,继续开展秸杆禁烧、保护饮用水源、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等各项环保专项执法行动,做好环境调处,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完善环境应急体系建设,加强民用核与辐射技术使用单位的环境监管

  ,严格落实责任,确保环境安全。4.推进实施规划及方案,加快生态市建设。重点指导并推进旌阳区创建省级生态区,有条件的乡镇进一步完善城镇环境基地设施,加快创建部级、省级生态镇,分批次推进生态村、生态小区、生态家园等生态细胞创建、生态规划项目建设,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生态市。

  1.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对照上级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以及各项规划目标的年度计划任务,依职能分解,层层落实,形成社会经济发展的环保目标、党政“一把手”环保工作目标、市级部门共同目标、环保系统目标、局内部目标管理,加强目标完成情况的督查督办,完善环境保护“一岗双责”制度,切实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

  2.加强环境宣传。充分运用中国环境报、__媒体、网络等公众媒体,以及环境教育基地、宣传栏等阵地,利用世界地球日、环境日等纪念日,发动环保协会单位、环委会成员单位、ngo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宣传活动,宣传低碳经济、绿色消费,提高市民环境意识和公众参与意识。有针对性的对各级领导干部、企业业主开展环境宣传与培训,增强环境责任感和决策意识。

  2012年,江流域(段)水环境综合整治计划投资约1.7982亿元,重点推进五大工程43个项目。

  1、饮用水源保护。严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和管理,强化水源地周边及上游可能影响饮水安全的重点污染源的监管与巡查,禁止可能污染饮用水源水体的活动,及时消除水源安全隐患。加强江流域水电站用水调节管理,发挥龙径、靖城等5座水质自动监测站预警作用,密切监控敏感河段、重点水库、饮用水源地水质变化,防范突发性污染事件,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计划投入1115万元,重点实施市区水厂取水口一级保护区环境整治、龙海市湖后水库水源地整治工程、市第二饮用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等7个水源保护项目。

  2、养殖污染整治。严格落实畜禽养殖“两”规定,坚决制止禁养区养殖回潮,严禁禁建区新扩建养猪场,完善禁养区外养殖污染治理设施,严格控制生猪养殖规模,加强先进技术推广,防止出现污染反弹。计划投入1580万元,重点市畜禽养殖污染全过程治理模式示范场建设、龙文区朝阳镇养殖业污染整治、龙海市禁建区养殖污染治理等5项工程。

  3、工业污染整治。结合“十二五”污染减排要求,加强工业(含建筑饰面石材行业)污染整治,加快推进工业开发区、重点行业企业污染治理,加强工业污染排放监控。计划投入1550万元,重点推进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推动污水治理设施完善工程、华安县立兴集团有限公司废水治理设施建设、长泰县石板材加工业污染综合整治等3项工程。

  4、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落实省政府有关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和要求,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和垃圾处理厂建设,推进集镇污水集中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计划投入7400万元,重点推进啤酒厂污水管网及提升泵站建设、长泰县岩溪镇污水处理厂续建工程、华安县第二污水处理厂等6项工程。

  5、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以保障流域生态功能为目标,推进矿山整顿、水土流失治理、生态林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整顿规范河砂开采,落实水电站生态下泄流量要求,开展小流域污染整治,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引导和推动县(市、区)、乡镇、村开展生态市、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计划投入6337万元,重点推进江生态修复工程、江市区重点河段水葫芦整治、市区内河水环境整治等22项工程。

  1、强化流域整治责任落实。流域整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市委市政府今年继续将实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始终绷紧饮用水源保护这根弦,扎实推进流域综合治理,任何时候都松懈不得。要继续实施重点流域河长责任制,认真贯彻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监察实施方案要求,高标准、严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专人督促跟踪整治进度,保质保量完成省政府专项监察通报问题,市政府督查发现问题,以及自查自纠存在问题的整改。要狠抓年度流域整治项目落实,项目所在地的县(市、区)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要完善项目推进机制,督促业主落实资金,加强月跟踪检查,扎实有序推进项目实施,确保按期完成整治任务。

  2、深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是引发藻类爆发的最大因素,禁养区内养殖反弹、禁养区外污染加重的趋势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遏制,可能将再次引发水华事件。各县(市、区)要切实建立健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回头看”制度,加强督查力度,及时掌握畜禽养殖动态,对禁养区的养殖反弹现象,做到发现一起坚决取缔一起。要结合进村入户巡查,加强宣传引导,及时消除禁养区老百姓的侥幸心理,对群众举报、督查发现的养殖反弹现象,要逐一登记跟踪,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员,坚决制止禁养区养殖回潮。同时,要完善禁养区外养殖污染治理设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是“十二五”污染减排的重点领域,是农村污染防治的工作重点,也是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保障饮用水源安全的重要任务。根据“十二五”畜禽养殖减排核查核算规定,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必须实施全过程综合治理,且要同时具有养殖方式的改进、雨污分流、污水收集系统和废弃物处理与综合利用措施,只采用部分治理措施的,不予认定减排量。市农业局要负责指导督促畜禽养殖业污染减排工作,选择一些符合减排要求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作为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督促各县(市、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专业户积极采取生态种养、生物发酵床、垫草垫料等养殖方式;不能改进养殖方式的,限期采取干清粪收集、尿液沼气池发酵、沼液生活处理等综合治理措施,确保达标排放或灌溉还田。同时,要切实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严格规范病死畜禽收集、运输、投放、消毒处置,解决病死畜禽环境污染问题。

  3、严厉打击企业违法排污行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扎实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环境污染行为,着力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要全面整治重金属污染企业违法行为。加强重金属排放企业的生产全过程监管,督促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督促企业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加强演练,防止发生次生环境污染事件。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实施六个一律整治措施,即: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应淘汰的落后生产工艺,一律取缔;对未经环境影响评价或达不到环境影响评价要求的,一律停产整治;对环境保护、安全设施、职业健康“三同时”执行不到位的,一律停止生产;对无污染治理设施、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或超标排放的,一律停产整治;对不能依法达到防护距离要求的,一律停产整治;对排查整治工作不到位,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一律追究责任。要进一步巩固铅蓄电池行业整治成效,对停产整治的,要严格执行验收规程和标准,进行验收公示,杜绝未经验收企业擅自恢复生产;对正常生产企业,要加强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监管,强化大气、水污染物的监测;对在建的企业,要严格“三同时”监管,达不到环评要求的不能批准试生产。要化污染减排重点企业监督管理。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完善城镇及工业园区污水配套管网、提升泵站建设,提高污水收集和处理率。要强化污水处理厂日常监管,督促运营商加强设施维护管理,完善生产运行档案台帐,健全异常情况报备制度,确保处理设施稳定运行,污染物指标达标排放,污泥规范处置。要推进流域沿岸1公里范围内建制镇、镇区人口3万人以上建制镇、新农村建设试点镇、小城镇改革试点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龙海角美镇、长泰岩溪镇要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确保年底前实现镇区污水集中处理。

  4、全面力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今年是国家确定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的最后一年IM电竞,各有关乡镇要坚持把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与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有机结合,进一步落实分片包干挂点责任,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要求,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加强项目工程建设调度与指导,及时协调解决组织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促进整治工作全面提速,确保10月底前全面建成。

  5、全力保障饮用水源安全。要从保民生、保稳定的高度,扎实抓好饮用水源保护,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切实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安全的水。芗城区要加快青岛啤酒有限公司、绿亚食品有限公司污水管网及提升泵站建设,将废水引至西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取缔二级水源保护区内排污口。南靖县、华安县政府要加强市区第二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各级环保部门要强化水源地周边及上游可能影响饮水安全的重点污染源的监管与巡查,及时排查安全隐患;要强化日常巡查监测,密切监控水质变化动态,特别要加强干支流敏感河段、饮用水源地、入河排污口、水库与水电站库区水面等的巡查,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第一时间报告,并迅速采取措施防控,全力保障群众饮水安全,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各县(市、区)要将流域整治向支流和小流域拓展,全面摸清辖区主要支流污染源分布状况,有针对性制定实施整治方案,确保流域水质稳定达标。重点开展长泰县龙津溪、平和县黄井溪、南靖县龙山溪、华安县竹溪等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保障下游饮用水源安全。平和县加紧平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设备安装及调试,确保上半年投入运行,切实提高黄井溪水环境质量;南靖县要加强龙山溪流域造纸和食品企业监管,利用夜间、雨天和节假日进行突击检查,遏制企业偷排漏排等违法行为;长县要加大龙津溪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强东区、西区污水处理厂及官山工业区各造纸企业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促进龙津溪流域水质稳定达标;芗城区、龙文区、龙海市要结合市区郊野公园的建设,扎实抓好各入河排污口污染源的排查和整治,促进下游河段水环境质量和生态景观改善。

联系方式

全国服务热线

0898-66668888

手 机:13988888888

地 址:IM电竞广东省广州市番禺经济开发区

扫一扫,加微信

Copyright © 2002-2023 IM电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1005370号-1